天津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

天津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6年01月11日

天津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天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和安全天津,加快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标准是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是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制定和实施好天津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加强标准制定、实施、监督、服务、保障和国际化体系建设,对于推进依法治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全市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81项,工业地方标准183项,服务业地方标准53项,承担国家标准制修订1130项;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6个,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2个,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1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承担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43个,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政府管理效能得到不断提升,重大专项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专业人才队伍素质逐步提高,技术机构综合能力持续增强。

----围绕工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好工业标准化工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产业联盟标准化试点工作;强化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积极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我市农业向都市型、生态型、观光旅游型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扩大都市型农业标准化工作示范效应,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大力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全市公共服务部门(单位)有步骤分阶段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深入推进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旅游、物流、社区、养老、工业园区等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化体系。

----打破地域局限,加大京津冀合作力度。同北京市、河北省共同研究,形成京津冀地方标准制定“3+X”机制。重点围绕环境治理、产业对接、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标准合作,并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和《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2项京津冀区域地方标准实现零的突破。

----加强天津市标准化委员会的协调推进机制建设。以天津市标准化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建立“统一管理、依托各方、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新机制,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二)面临的形势

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对标准化改革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作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李克强总理要求“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标准化工作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总体改革的重要环节,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确定了标准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标准化改革全面启动,标准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本市层面,当前天津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美好的前景,对搞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提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抢占标准高地,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实现一套标准管质量”,我市标准化事业发展也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新形势,我市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不尽完善,标准质量水平不高,我市主导参与国家标准制订数量不足,中小企业标准化能力不强,标准实施乏力,标准的实施监督不到位、标准人才队伍及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影响制约工作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标准化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美丽天津和安全天津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建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标准体系,实现“一套标准管质量”。通过抢占标准高地,推进我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增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整体水平,培育知名品牌,引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相结合

完善“体制创新、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倒逼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推动标准化社会共治,营造标准化发展良好环境。

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

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重大部署,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标准化与创新思路相结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服务,增强标准化效益。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加快完善标准化法制和管理体制,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结合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不断健全全社会与行业标准体系,着力提升标准质量和水平。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强化标准实施、评价和监督,促进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市将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建成覆盖面广、水平先进、国内领先的标准化体系,有效支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准化战略得到有力实施,标准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循,经济社会各领域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天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天津标准高地。

——标准体系优。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以及政府管理标准基本健全。

——标准水平高。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高,标准技术含量提升。鼓励企业应用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缩小本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质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提高天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研制先进标准、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引导我市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化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重点产业技术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优势产业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准实施强。进一步巩固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成果,稳步推进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将先进经验以各行业公共服务地方标准模式出台;标准化试点示范成果全面推广;引导各类企业以标准化的生产来规范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以标准化的管理来实现安全监管的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控制风险。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化服务业得到良好发展。

——标准基础实。优化标准化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天津;组建一支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制定规则,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队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人才全覆盖,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工程建设、环境建设、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组建标准化专家库;建成服务社会的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从业人员数量稳步提升。

——标准效能佳。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公益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有序健康发展。基本达到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

2.具体目标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00项

----完成地方标准制修订500项

----力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达到100个

----团体标准(联盟标准)达到200项

----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


落实标准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激发企业标准活力。完善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标准管理机制。

----调整优化地方性标准,梳理现行标准体系,对我市现行的地方标准进行系统和归类,指导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政府重点组织与强制性标准配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满足地方自然条件特殊技术要求等方面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高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改革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加强标准与科技互动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对具有引领、规范作用和市场应用前景的标准,作为各项成果认定、评奖指标和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研究建立标准实施的推动机制,制定符合本市标准化事业发展实际的配套地方性法规、规章。进一步明确标准实施中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履行职能时,积极引用和有效使用标准,出台符合发展需要的标准实施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标准宣贯考核机制,明确地方标准实施前的宣贯培训考核要求,提高标准实施覆盖面。推进并规范标准化试点示范,提高试点示范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合格评定、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等手段,促进标准有效实施。

----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主体责任。支持企业开展标准研究和制定,构建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专利纳入企业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支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和专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标准化主管部门、工作部门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支持标准化专业组织开展标准咨询服务,提升标准咨询服务质量。

(三)强化标准监督


----强化依据标准监管,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依据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加强对标准实施效果的监督评价,开展标准实施后评估。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益类标准研究机构、标准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和评价改进各环节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

----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反馈信息的分类处理和综合分析。鼓励各类媒体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挥消费者监督和企业自律作用,落实企业实施标准的责任,促进企业对不符合标准行为的自查自纠。

(四)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支持公益类标准化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标准化服务业,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各种增值性标准化服务。为承担标准制定任务的企业提供相关标准信息,开展标准编制方法咨询,提升标准编制质量。

----加大标准推广服务力度,对社会、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标准,要加大宣贯和培训力度,促进企业正确、有效地执行标准。

----开展国际标准化咨询服务,畅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渠道,帮助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帮助出口企业了解国外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出口贸易和服务。

----开展企业标准化能力建设服务,协助企业制定标准化发展策略、制定企业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五)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加大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优化一线标准化以及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夯实标准化人才基础。加大力度培养国际标准化中高端人才,将高端标准化人才直接纳入我市重大人才工程。

----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建立考核监督评价和奖惩退出机制。

----加强对重大地方标准制定情况的跟踪检查。

----加强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支持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承担科技计划和标准化科研项目。建立与技术研发机构的协同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标准的转化。

----统筹规划我市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天津标准信息网,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协同、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满足不同领域和层面的需求。

(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提升我市参与和引领国际标准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天津标准”走出去。

----完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机制,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市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四、重点工程


1.深入推进千项标准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要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地完成已下达的2批共计1527项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标准制修订任务,包括国际标准24项,其中初始创制19项,提升修订5项;国家标准648项,其中初始创制526项,提升修订122项;行业标准547项,其中初始创制398项,提升修订149项;地方标准308项,其中初始创制260项,提升修订48项。要加强组织推动、信息交流与沟通协调,做好督促检查、跟踪服务和效果评估工作。

2.积极抢占标准高地,着力构建“一套标准管质量”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全面提升天津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标准,打造天津标准高地。落实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提出的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着重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贸区建设、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环境建设、公共安全、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等重点方向和领域集中形成一批水平高、质量优、效果好的标准创新成果。

(二)创新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助推绿色发展

1.创新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APEC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研究,着力推动绿色标准整体工作格局的构建,对于推进天津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具有重要基础保证和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对绿色供应链产业的系统研究,提出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与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框架结构,并在框架指引下制修订一大批高水平的绿色供应链标准,使天津在绿色供应链标准研究与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天津标准中国化,中国标准国际化”,进而确立我国在绿色供应链探索与实践中相关国际新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以中国绿色标准走出去为引领,带动中国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走出去。

2.加强能源与环境标准化工作。围绕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及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地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再生水资源生产与利用等领域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在严格实施国家有关能效标准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一批严于国家标准的用能产品能效、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用水限额等节能降耗地方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促进地方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

3.加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在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建立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以化工、冶金、电子、医药、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研究制定行业循环经济最佳实践技术指南、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大宗废物资源化产品及检测方法、再生利用产品、资源产出率评价、园区循环化改造技术指南及效果评估等有关地方标准,全面支撑循环经济的规范化发展,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升级版。研究建立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海洋等领域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与规范作用,打造有天津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强化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安全天津,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工业重点领域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实施交通运输严格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装备技术要求审查,全面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围绕安全防护、安全监督、安全管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重特大事故应急与处理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促进标准与安全法规的互相融合,不断完善安全监管监察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支撑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

2.强化公共安全标准化,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公共场所安全、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三大重点领域,加快反恐防范、技防网、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防震减灾、综合管网运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等公共领域的管理、设施配置、风险评估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在重点范围内强化相关标准落实,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协调作用。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发展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滨海新区科技资源优势,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打造高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创新领航区;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2.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建立与国际规范相衔接的物流标准体系,在冷链物流领域率先与国际接轨,实现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增强滨海新区航运和物流服务功能。加快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先进地区的接轨步伐,促进现代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逐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3.推动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管理标准化工作。围绕“加快建成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开展绿色经济、生态型住宅和生态文明示范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生态指标评价体系相关标准,积极推进“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标准化示范新城建设。

(五)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化,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深化优势支柱产业标准化。结合我市重点规划发展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积极推动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推进先进标准的研制,鼓励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转化成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鼓励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推动创建国家级或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2.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围绕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目标,结合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新热点,拓宽服务业标准化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我市以现代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以商贸餐饮、旅游服务、居民服务、文化产业服务以及体育产业服务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以创意产业、会展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订,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打造天津特色服务品牌。

3.推进都市型农业标准化进程。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围绕高效设施农业、优势种业基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健康养殖与安全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业机械及装备等技术标准建设为重点,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农业信息化为抓手,建立覆盖面广、技术水平高、易实施推广的天津市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推动高效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主导制订国家、国际先进的育种农产品保鲜技术标准。全面推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文化发展标准化,促进文化繁荣。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规范文化市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公共文化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保护文化环境健康发展。


1.推行城市建设和管理标准化工作。围绕我市“两港三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海港、空港、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过程中,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规范作用。完善并实施道桥、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园林绿化标准体系,强化城市绿化建设中规划、养护、保养等基础性标准研制,提高天津绿化养管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天津市容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绿色、节能、环保等规范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形成与国家及天津市地方政策相吻合的绿色、节能、环保规范与标准,推进产业化升级,以顺应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积极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信息和云计算服务四大信息平台标准化体系,助推“智慧天津”建设,加大城市公共图形标识等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力度,充分体现和谐城市理念。

加强社会保障标准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立足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战略任务,开展保险业和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提供渠道,简化服务程序,明确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

3.推行公共医疗卫生标准化,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围绕我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以社区、区县、市级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以服务标准为内容的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我市基本卫生服务水平。

4.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促进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围绕我市“以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积极开展机构养老标准、居家养老标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我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

5. 深化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公安、地税、国税、环保、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教育、文化、民政、人力社保(资源)、国土房管、交通运输、水务、卫生、人口计生、旅游、审批、公积金管理、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重点部门和行业,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制定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地方标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七)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体系,服务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

1.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与国家层面相呼应,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良性互动,专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以及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为应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强化对欧盟、日本、美国等主要贸易国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围绕本市支柱产业,开展应对专项课题研究,逐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提升主要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3.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有效运用天津市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服务平台,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通报发送和预警体系,完善产品出口信息库、标准文献数据库。加强应对工作研究专家库建设。


1、推动京津冀标准化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深化京津冀标准合作,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与规范作用。协同建立京津冀地方标准数据库,共享京津冀现行有效地方标准,推动地方标准互认互用。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工程建设、环境建设、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联合攻关,加强地方标准协同,推进京津冀区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争取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产业部门的试点现行政策,探索制定京津冀区域共同标准,增强标准化的创新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联合开展涉及保障民生、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执行情况监测,建立联合监测机制,推动标准实施和推广应用。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在区域范围内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率先建立带动地区、辐射全国的全带服务业产业体系。

2、积极探索开展我市综合标准化实践活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综合问题,开展综合标准化理论研究,开展综合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选择一些跨专业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及市政府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标准化试点。

3.探索和发展企业联盟标准,助推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标准联盟组织+龙头企业”联合助推联盟标准的工作模式,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推动、行业协(商)会组织、龙头企业牵头、技术机构支撑的良好局面。为产、学、研提供技术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实现联盟内企业人才、设备、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集群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促进集群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五、保障措施


在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加快修订完善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标准化法律体系,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加强强制性标准与法律体系的互相引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天津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加强对全市标准化事业发展和重大事项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力争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目标、重大课题和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


各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经费,用于鼓励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更多的天津标准叫响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标准化战略实施。重点支持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工程建设、环境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重要标准的研究制定和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及推广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标准化服务业,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各种增值性标准化服务。逐步建立政府资助,社会投入,共同支持标准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


以天津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天津标准信息数据库的支撑作用,针对标准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提供标准全文信息服务、标准信息推介服务、智能搜索服务、标准化专业咨询服务、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和标准信息互动服务等各类信息服务,提升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和协调功能,建设以公益性标准化研究机构为主体、社会各类标准化技术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的天津标准化研发与服务基地,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开设标准化课程和学历教育,委标准化事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根据我市现行的工程技术计量、检测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标准。进一步研究完善工程技术系列中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构建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加强标准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国际标准化中高端人才培养,完善充实国际标准化人才数据库,鼓励支持我市专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处,拓展优秀标准化人才海外交流项目,吸引国外智力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政府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对在标准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和个人予以支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天津标准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区县政府、相关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配套的标准创新奖励制度,进一步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拓宽标准化知识社会普及覆盖面,推进全市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标准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化先进典型和突出成就,扩大标准化社会影响力。广泛开展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消费者权益日等群众性标准化宣传活动,深入企业、机关、学校、社区、乡村普及标准化知识,宣传标准化理念,营造全社会懂标准、重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郑标)
上一篇:《大连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发布实施
下一篇:河南驻马店特种塑料制品 标准化研究基地签约揭牌